【每日一知】主观验证 (巴纳姆效应)

  • 内容
  • 相关

点击查看原图

“你很需要别人的喜欢并尊重你。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。

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,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,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。

你与异性交往有些困难,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,其实你内心焦躁不安。你有时会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。

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,厌恶被人限制。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,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。

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。你有时外向、亲切、好交际,而有时则内向、谨慎、沉默。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。”


是否觉得这段话对自己的形容很贴切?这其实是一段放在任何人身上都适合的话。人们常常会认为一种笼统的,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,实际上这是对人性和人格粗略的概括,这种倾向被成为巴纳姆效应。  


主观验证(英语:Subjective Validation),有时也称为个人验证效应,是一种认知偏误,即某人由于一项表述或信息对其具有个人意义或较为重要,而认为该表述或信息是正确的。1 换言之,观点被主观验证所影响的人会认为两个无关的事件(即巧合)相互关联,是因为他们的个人信念需要两者相关。主观验证与巴纳姆效应具有密切联系,是冷读法的一个重要原理。该效应也被认为是大多数超自然现象报告的主要原因。2 鲍勃·卡罗尔(英语:Robert Todd Carroll)认为,心理学家雷伊·海曼是主观验证和冷读的顶级专家。


一位名叫肖曼·巴纳姆的著名魔术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,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,所以他使得"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"。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、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,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"巴纳姆效应"。

有位心理学家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打多相人格检查表MMPI)后,拿出两份结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结果。事实上,一份是参加者自己的结果,另一份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。参加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。


巴纳姆效应在生活中十分普遍。拿算命来说,很多人请教过算命先生后都认为算命先生说的"很准"。其实,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点。当人的情绪处于低落、失意的时候,对生活失去控制感,于是,安全感也受到影响。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,心理的依赖性也大大增强,受暗示性就比平时更强了。加上算命先生善于揣摩人的内心感受,稍微能够理解求助者的感受,求助者立刻会感到一种精神安慰。算命先生接下来再说一段一般的、无关痛痒的话便会使求助者深信不疑。

作者信息
头像
描述: 一起用互联网帮助更多人

本文标签:

本文链接:【每日一知】主观验证 (巴纳姆效应) - http://www.go176.net/post-6710.html

剑客网,一起用互联网帮助更多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