荣耀畅玩6X畅销的背后,麒麟芯片有多少人了解
2016年10月18日 下午,华为在西安召开新品发布会,正式发布了荣耀畅玩6X智能手机,该机搭载了华为自己新的麒麟655中端八核处理器。主频为2.1GHz的麒麟655,是一款64位八核处理器,辅以3GB/4GB运行内存。该机支持快充以及全网通,双卡双待,支持VOLTE全高清语音。
畅玩6X
回顾华为麒麟发展的这几年,真的是面对每一次尖端技术的挑战,都在不断自我突破。但同时,华为麒麟还致力于将尖端技术带给普通用户,让他们享受到由此带来高性能和低功耗的最佳体验,这也成为华为麒麟的基因。华为麒麟多年来,一直都在和自己较劲,让更多的普通人享受到高科技的甜头成为其为之奔赴的使命。
荣耀7
从海思到麒麟
2009年,华为推出了一款K3处理器,正式试水智能手机,这也是国内第一款智能手机处理器。可惜的是该芯片未有商用。而华为芯片真正为人所知是第一款四核手机华为D1,它采用海思K3V2一举跻身顶级智能手机处理器行列,让业界惊叹。K3V2当时号称是全球最小的四核A9架构处理器,性能上与当时主流的处理器如三星猎户座Exynos4412相当,尽管这款芯片存在一些发热和GPU兼容问题,但不失为是一款成功的芯片,代表着华为在手机芯片市场技术突破。
2010年,华为发布K3V2,搭载在D2、P2、Mate上,但是因为制程落后,GPU严重拖后腿,让华为的芯片口碑一度下降到低点。
2014年,麒麟芯片首次推出,910和910T不负众望,强势登场。910主要搭载在荣耀3C上,而910T则主要搭载在P7上,这两款自主芯片已经能满足手机使用者的大部分需求。但是和同价位主流处理器比较,依然存在着不少的差距。尤其是面对主要竞争者骁龙801和联发科6592,麒麟芯片无力接招,只能黯然神伤。
2015年,麒麟930、935和950相继推出,分别以P8,荣耀7和mate8作为代表,一下子将自主芯片推到中高端的地位,使三星,联发科,高通突然感觉到了威胁。加上骁龙810工艺陈旧,20nm工艺难以负荷A57的高发热量,发热控制都非常糟糕,于是麒麟芯片突然遇到了新的机遇。
2016年华为麒麟950的价值并不是在2016年市场中与三星以及高通、联发科的抗争,而是令华为的 手机产品在面对搭载其他芯片的手机品牌时更加具有竞争力。作为平等对手可以勇于面对骁龙820性能和降低发热量的显著提升,以及三星的8890制程的巨大优势。
麒麟芯片
勇往直前,做国内第一
回顾一路成长的华为自研芯片:从1991年华为成立ASIC设计中心,到2004年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成立;从2006年开始启动智能手机芯片的开发,到2008年发布首款手机芯片K3V1,再到2012年推出体积最小的四核处理器K3V2并实现千万级商用;从2013年进一步明确采用SoC架构,推出支持LTE Cat4的麒麟910四核处理器并且在华为多款旗舰智能手机上规模商用,到2014年推出全球率先支持LTE Cat6标准的麒麟920芯片,2015年推出麒麟930/935芯片并且在旗舰机型上成功规模应用,再到推出业界首款商用TSMC 16nm FinFET plus技术的SoC芯片麒麟950,一直到如今华为首颗全模芯片麒麟650、655的推出,华为一直在手机芯片这条“不归路”上勇往直前,为国产正名。
未来的方向
在移动芯片产业中,几乎所有主流芯片厂商都是基于ARM架构,即无论是MTK、三星、华为,还是高通,都采用了ARM官方的公版设计。尽管ARM的公版设计经过了ARM相关的测试,对于移动终端(例如智能手机)厂商可以做到时间与成本的节约,加速产品的上市时间,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显而易见,就是芯片的同质化,智能手机的体验其实并不好。
未来华为应该学习苹果自主芯片架构的创新。其实苹果早在iPhone4时,就已经开始使用自主架构的芯片,并从iPhone 5开始进一步将架构替换为自主的Swift,这种采用架构自主创新的结果就是,尽管苹果iPhone的芯片主频落后同时期其他Android阵营旗舰几乎一半,但是性能不输,甚至超越,直至今天的A9大幅领先对手。